沛縣自然資源豐富,其中,農業、動物、植物、礦產資源優勢尤其明顯。
水資源
沛縣境內河網密布,有9條骨干河流,屬淮河流域泗水水系中的南四湖水系。因受地形制約,河流多自西南流向東北入湖。東、西走向的主要河道有楊屯河、沿河、鹿口河等,南、北流向的主要河道有大沙河、姚樓河、龍口河、徐沛河、蘇北堤河、順堤河等。其中直接經過城區的河流為徐沛河、沿河;姚樓河、大沙河、楊屯河、沿河、鹿口河為主要行洪干道,由西南向東北呈扇形分散流入昭陽湖和微山湖。京杭運河、順堤河、蘇北堤河、徐沛運河、龍口河5條調度河則貫穿南北,構成河網。另有東西向大溝54條組成排水引水系統,從而構成沛縣排、引、蓄、灌、調的梯級河網。地下水儲量約22.19億立方米。
農業資源
沛縣是國家重要的糧棉油、林果、蔬菜等農副產品生產基地,盛產小麥、玉米、大豆、棉花和山芋。全縣60.1萬畝小麥單產448公斤,較2015年增30公斤,總產2.69億公斤,增0.18億公斤。秋糧單產、總產實現雙增,平均單產533公斤,總產4億公斤,分別較2015年增7.69公斤、0.05億公斤。全年糧食面積穩定在137萬畝,平均單產491公斤,總產6.7億公斤。水稻旱育稀植、水稻拋秧、機插秧、小麥優質專用調優栽培等主推技術推廣應用率達90%以上。2016年全縣新增設施農業3萬畝,高效設施農業占比達到30%以上。果品面積8萬畝,其中設施果品1萬畝,水產面積4.18萬畝。肉鴨孵化、養殖、加工均超億羽。全縣生豬飼養量達116萬頭,出欄量79萬頭,完成省級生態健康養殖示范基地5家,累計達到40家。蔬菜播種面積45.5萬畝,總產量達到118.5萬噸,平均畝效益超5000元,其中,超2萬元設施農業近20萬畝。
林業資源
沛縣林地面積40萬畝,活立木蓄積量160萬立方米
動植物資源
由于沛縣東靠微山湖,有大面積生態濕地,生物資源豐富,是中國候鳥南來北往的中轉站,是鳥類暫時停留和補充營養的重要場所。現有野生脊椎動物300種,其中鳥類210種,有國家一級保護的野生動物白鶴、白鸛、大鴇、中華秋沙鴨等;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大天鵝、灰鶴等,江蘇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刺猬、鸛、雁類、杜鵑、啄木鳥等。境內植物資源有132科,323屬610種,其中木本植物有80科,l73屬240種;藥用植物有105科413種。
礦產資源
境內煤炭資源豐富,是中國低灰分、低硫、低磷、高發熱量的煤炭產地,已探明儲量為23.7億噸。境內煤田多集中在北部,分布在龍固、楊屯、大屯、安國、朱寨、城鎮6個鄉鎮,煤田面積160平方公里,煤田具有煤層多、煤層厚、儲量大、煤質好、分布穩定而有規律等優點。沛縣已成為國內重要的煤炭基地,發電裝機容量60萬千瓦時,年產優質原煤1200萬噸。
沛縣已形成鋁、鹽、煤、電、農產品加工五大支柱產業。以沛縣為半徑50公里內,分布著豐富的鹽鹵、石灰石、白云巖、高嶺土、石膏、鉀長石、石英砂等礦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