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棲山鎮胡樓村在黨總支書記王吉永的帶領下,通過建設新村、發展現代農業、培育富民產業等,一步一個腳印踐行“鄉村振興”,使一個不近城不靠礦的偏遠鄉村,改變了落后面貌,實現了從貧窮落后到富裕和諧的變遷,成為享譽周邊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先后獲得“江蘇省新農村建設先進村”“江蘇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省級三星級環境綜合整治示范村”“徐州市新農村十佳示范村”“徐州市十大魅力鄉村”等一連串的榮譽。
在窮則思變中探索起步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胡樓村村務管理混亂,集體負債累累,村內環境臟亂,群眾意見很大。
當時,王吉永是擁有兩家企業、資產近300萬元的小老板,在村里算是走過南闖過北見過世面的人。1998年4月,干企業發家的王吉永被當地個體工商協會用激將法“挖掘”出來:“一個人富不算啥,有本事帶老鄉們一起過好日子。”當年30歲冒頭的王吉永,剛剛入黨,一種責任感讓他熱血涌動,回答干脆:“干!”
從此,他挑起了胡樓村發展的重擔,成為胡樓村黨總支書記,并連選連任至今。
王吉永組織黨員和村民代表商議胡樓村進一步發展的規劃,經過一年多的論證、幾十次的黨員和村民代表會議討論,2003年,胡樓村從建設商貿區入手,村里推進農民集中居住、加快建設新胡樓的發展思路初步確定。2004年,胡樓商貿市場建成投入使用,效益也初步顯現。
2006年,隨著國家推進新農村建設,胡樓村也進入了“集中居住建新村,騰地聚人興產業”新時期。在王吉永的帶領下,胡樓啟動新村建設。他自掏50萬元作為啟動資金,村干部和黨員們也一起湊了10萬元。村里在規劃設計、資金管理、施工建設、項目監理、舊村復墾上實行“五個統一”,建起了占地300畝的胡樓新村,在全縣率先打造了村民集中居住點建設,首創連體別墅“2+1”樓房的建筑風格,而后又建成了25棟“4+1”村民居住社區,探索出一條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典范。如今,全村800余戶近3000居民住上了新樓房。
在群策群力中率先崛起
“大家的事情大家辦,農村工程農民建”是王吉永琢磨出的工作思路,經過黨員和村民代表會議深入討論,最終成為胡樓村建設新農村的根本原則。村里的發展,大政方針由黨組織引領,具體事務由村民作主,村“兩委”、黨員、村民代表和村民全程參與。每月召開兩次黨員、村民代表會議讓廣大村民對新村怎么建、誰來建等形成了共識。
胡樓村有條鐵規:村支書不沾錢,村里所有開支都由民主理財小組按程序辦理;不論大事小情都由群眾參與,沒有60%以上的村民同意就放棄。如今,胡樓形成了以村黨組織為領導核心、黨群議事會為議事主體、村民委員會為執行主體、村務監督委員會為監督主體的“一核三體”運行機制,保證“大家的事,大家說了算”。
在新村建設過程中,大到舊房拆遷、道路修建、房型設計,小到磚瓦水泥、綠化樹種、亮化燈具,都擺在桌面上討論。村民的意愿得到充分尊重,從心底更加認同、支持新村建設。
圍繞村莊環境綜合整治,投入600余萬元用于社區道路硬化、綠化和亮化,規劃建設游園2處,種植各類樹木2500余棵,安裝太陽能路燈100盞,美化河道1500米,聘請6名專業人員進行環衛保潔和綠化管理,建立了環境保潔長效機制,營造了秀美村莊環境。
2010年胡樓村韓靛池村114戶完成整體拆遷,2011年其它5個自然村同步拆遷,至2015年底,620戶完成拆遷的村民全部搬入新村居住。胡樓村又建設了社區綜合服務中心、文體活動中心、幼兒園、村民文化健身娛樂廣場。在提升社區配套、完善硬環境的同時,胡樓村組建了綠化管養、衛生保潔、文明宣教、民事調解、治安聯防5支隊伍,開展精神文明、平安法治建設,實現了和諧發展。
在搶抓機遇中強基富民
村民們居住條件好了,生活環境改善了,怎么能讓老百姓的腰包鼓起來?在發展之初,胡樓村堅持把發展現代農業、培育富民產業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目標,與新村建設同步規劃、同步實施,經過幾年的滾打摸爬,終于探索開辟出了一條具有符合本村特色的產業化發展新路子,提出了以產業基地建設為抓手,突出現代農業、突出改革創新、突出功能集約、突出效益提升的農業產業發展理念,著重在抓連片發展、抓園區建設、抓特色產業、抓多功能開發上下功夫,大力培育農村新型經營主體,全面推動了胡樓村農村經濟的組織化和現代化發展。
2010年,韓靛池舊村拆遷復墾后,為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效益,村支部決定利用拆遷復墾的土地發展食用菌產業。當年9月,占地500畝、總投資1000余萬元的胡樓村食用菌產業園開工建設,園區以種植黑木耳為主,并實現了菌種自育和食用菌初加工。黑木耳單棚年純收益在2萬元左右,實現了當年拆遷、當年復墾、當年見效,僅這一個項目就帶動了200多個農戶致富。
2014年開始,王吉永帶頭流轉土地,共流轉土地1000畝,建成了周圍地區最大的桃園,集賞花、采果、餐飲于一體,再現古人描寫的美麗桃花源,給全縣老百姓創造了一個休閑觀光的好去處,也為村民增加了收入。2017年,在縣鎮及相關部門的支持下,投資1000萬元建設標準廠房2萬余平方米,吸納600余名村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
胡樓村依托集賞花、采果、餐飲于一體的1000畝桃園,大力發展鄉村旅游。依托胡樓工業園區,全力服務和支持辛勤國貿、徐州恒韻祥包裝、徐州錦業紡織、徐州三野編織機械等企業加快發展,為胡樓及周邊村民在家門口就業創業提供更加便利的條件。
如今,在胡樓村,一個占地200多畝的高架廠房正在進行招商引資,現有六家企業入駐園區,為外出返鄉的年輕人提供就業崗位,真正實現家門口就業。
在奮進中始終砥礪前行
多年來,胡樓村“兩委”堅持把為群眾辦實事、謀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
如何改善胡樓村的整體面貌,讓村民過上好日子、實實在在享受到民生“紅利”,是胡樓村“兩委”干部以前堅持做,今后還會繼續做的大事。2019年以來,胡樓村高標準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有志愿者服務站、道德講堂、文化禮堂、科普館、老年人活動室、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等,不僅豐富了胡樓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讓老人們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經過14年的努力,胡樓現代農業漸成特色,工業園區快速突破,集中居住基本實現,初步建成功能完善、蘇北一流的新型農村社區。教育、醫療、文化、體育等事業加快發展,真正實現了胡樓人住房和城里人一樣,社區像花園一樣,公交通到家門口,上學、就醫、就業不出村,胡樓村民生活更加幸福、健康、體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