棲山鎮梁莊新型社區為沛縣改善農民群眾住房條件先行先試項目之一,目前已經有150多戶入住新房。棲山鎮加快土地流轉,切實解決群眾的后顧之憂,已拆遷復墾的土地全部流轉到村,進行“旱改水”種植水稻,讓村集體有收益,群眾得實惠,并發展手工業和點子產業吸納村民就業,實現“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
150多戶村民喜遷新居
47歲的盧超是棲山鎮一名工程承包商,前幾年住在老宅一直抱怨環境臟亂差。去年,縣里把他居住的村子列為沛縣改善農民群眾住房條件先行先試項目,他放棄了去縣城居住的想法。新建的梁莊新型社區有116平方米、133平方米兩種戶型新房,他挑選了133平方米的大戶型。
梁莊新型社區是去年11月初上房的,和盧超同一批喬遷新居的有150多戶。新建的社區空間以“一軸、一廊、六片區、多節點”的規劃結構布局,一條曲線形的主干道貫穿社區南北,社區公共服務和活動設施集中布置在南北兩側,滿足社區村民就近需要,提供社區集中娛樂的休憩場所。
棲山鎮黨委書記姚振川介紹說,梁莊新型社區規劃建筑面積4.6萬平方米,占地98.2畝,項目完成后,梁莊村下轄的潘莊村、前斜廟村、后斜廟村、前梁莊村、后梁莊村共702戶、2470人,除貨幣安置外全部集中居住在新型社區。社區一期工程14000平方米已上房,二期計劃建設3.2萬平方米,五棟住宅及社區服務中心正在施工。
“進城入鎮”可享受補助
梁莊新型社區在舊村拆遷及新村建設過程中,充分尊重群眾意愿,還群眾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采取個人自薦、群眾推薦,然后投票選舉的辦法,選出群眾代表12名,全程參與舊村拆遷及新型社區建設。時刻把高質量建設作為社區建設的“生命線”,聘請專業工程技術人員作為甲方代表。通過招投標,加大群眾代表的監管力度,形成質檢、甲方代表、工程監理、群眾代表、施工方五位一體質量監管體系,確保讓群眾住得安心,搬得順心。
“整村拆遷,原址復墾,有貨幣安置和房產安置兩套方案。”姚振川說,根據統計,梁莊新型社區年內將還有150多戶搬進居住,選擇“進城入鎮”的村民大約有300多戶,他們都按政策享受到各類補助。
住得好,還有就業機會
“我們告別老房子,住進新居,還得到就業掙錢機會。”村民張寶濤說。近年來,棲山鎮加快土地流轉,切實解決群眾的后顧之憂,已拆遷復墾的1000畝土地全部流轉到村,進行“旱改水”種植水稻,實現了村集體有收益,群眾得實惠。拆遷復墾的土地“旱改水”后,張寶濤承包了800畝土地種植水稻,吸引了入住新居的村民們前來打零工。
“實施整村搬遷+新型社區項目,既符合新型社區建設的現實需要,又符合精準脫貧攻堅的政策要求,同時兼顧整村搬遷后群眾的后續產業收入問題。”姚振川說,梁莊新型社區通過商住一體化建設,還解決了老年人贍養、孩子就近入學及群眾后續收入問題。在社區建設中,戶型設計充分考慮到適合老年人的生活起居。社區里建有幼兒園、百貨超市、農機超市等配套設施,讓村民足不出戶就可享受生活便利。
目前,棲山鎮黨委正盤活社區附近的廢棄學校及原村部,發展手工業和電子產業,可吸納100人就業,做到群眾務工不離村,能兼顧家庭,真正實現“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供圖:周杰